【2017.01.01】蘇打綠:要向前走,總是得先告別。


這一天,我沒有哭。
在看不見眼淚的地方遙望。


【關於:前言】

不枉我在開賣前每天都瘋狂重播《冬之頌》來祈福 (?)
搶票時與 Sandy 同時買到二樓與三樓的前排,思量後選擇在三樓與蘇打綠暫別。
為了音場。
為了能好好的飽覽每一個人。

原先一心只想著《哼唱光年》,
直到手裡握著入場券才意識到,是休團前的最後一場演出了。


前幾天有跟上阿龔的導聽直播,先不說從裡面發現有多少譜曲的巧思,
我想額外記錄的心得是,關於從前。
看著他解說的樣子,我想起高中的音樂課,想起小時候的自己。

在升學體制下,我們只被允許獲得一學期的音樂課程。
有一回,音樂老師講解完某種風格的樂理,要我們創作四四拍的一小節旋律。
我還記得,當她將我寫出的習作用鋼琴彈出的當下,有多感動。
原來,那是我手裡音符的樣子。
時間再往前推移,班歌比賽中,甚至被選為指揮。
以及小學某一年的生日禮物,跟父母要了一台電子琴。

這些初萌芽的興趣,全部都被狂妄的升學壓力與堆積如山的考科淹沒。
手裡拿著六十頁的琴譜,阿龔說,以前同學間會比較有幾頁的樂譜要背,
而我們比較的卻是有幾頁的史地要背、或是有幾分的高低。
術科最終淪落為掛羊頭賣狗肉的一門生意。

暐哲老師在《政問》裡說的,大概就是這種教育的問題。
更無奈的是,我們似乎都被教育成同一種樣子。

因此,出於崇拜和澆灌回憶的心思,我是很著迷地看著導聽影片,
一方面讚嘆各種隱藏的枝微末節,另一方面也回味了被扼殺的音樂夢想。




【關於:NSO x 蘇打綠之樂計畫-Very Classical

因為買單曲,進場得很匆忙,沒能有餘裕好好沉澱心靈,燈光就三明三滅。
一小段的  NSO 之後,心心念念的《哼唱光年》,西裝筆挺的由左側走來。

舞台中央的貝森朵夫看來是只用兩支麥克風收音,
我想老實說……當所有樂器同時發出聲音的瞬間,琴聲幾乎是被覆蓋掉了。
很多時候,我只能盯著阿龔手指的流動想著旋律。

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國家音樂廳,也是第一次聆聽古典音樂會,
不知道是位子在三樓的關係,或者這樣的呈現是否正常,內心輕輕地難過了好幾段。
雖然還是聽得到,但其實想更仔細聽琴聲裡的細節啊。

說不出喜歡哪一個樂章,因為每一個樂章都好喜歡。
在腦中長成既定形狀的歌曲,都以另一種面貌翻過身來。


還好,下一段Cold Star的交響編制不那麼大,琴聲能聽得更清楚些。
這也是我第一次親耳聽到女高音(或聲樂家)的演出,聲音的穿透力量好大。
再看到阿龔一邊彈奏一邊指揮,這樣的一心二用太讓人崇拜了(心)

後來的《小重奏組曲》裡,長笛和豎笛的對話好可愛。
聽著旋律,腦海彷彿都能跑出歌詞。


因為前面與交響樂交織的《哼唱光年》,讓我更加期待獨奏的《夏日小憩》到來。
在〈贗品燕窩〉拋下歌詞跟上旋律,全心投入在音符裡;
但從〈虛蕪的海〉開始,不小心想起原曲的詞,就一陣鼻酸;
當眼淚逐漸聚集的同時,卻被〈一泉玫瑰〉的輕快給稀釋。


整個上半場一眨眼就過去了,但演奏者所耗費的時日卻是難以估量。
可惜的是,媒體對這整段淋漓盡致的演出,都沒有多加著墨。




【關於:NSO x 蘇打綠之樂計畫-Very Classic

一開場就是深深深深的九十度鞠躬。
遠遠都能感覺,今天主唱的情緒非常滿。

當樂器彈奏出聲……天哪這音場唔唔唔哦哦哦哦!!!!!(內心拔足狂奔)
九月在台南成功大學成功廳的音場環繞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,
之後在河岸留言的小場子裡感受到的近距離樂器聲也讓我魂牽夢縈。
而在這裡,卻像是綜合了這兩個場地的聲效。
不愧是國家音樂廳啊,我腦中一直不斷大尖叫著。


歌單從第一首單曲〈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〉出發,
遠遠的,看不清楚他們臉上的表情,在完全只能感受音樂與歌聲之下,
〈頻率〉的前段,眼底的酸意湧上,我轉頭跟友人說:「怎麼辦,我覺得好想哭。」
此後,在與〈小情歌〉的兩首間,
隨著主唱背對觀眾的次數增多,左右手輪流拭淚的頻率更高,我也偷偷紅了眼眶。

從第三首曲目開始,猜測是否像海祭那樣,從十張專輯裡取出十首歌。
雖然不完全正確,但歌單仍然有照著專輯順序的排列。

輕輕收回情緒,把握住休團前最後一次合唱的〈小宇宙〉
卻又被〈白日出沒的月球〉最後一句獨白給觸動。
好喜歡〈各站停靠:〉的說唱,也再次將青峰與馨儀合唱的畫面烙印下來。
唱著你多重要的〈早點回家〉,呼喊將要到來的〈近未來〉,又引起了另一波離情。
無縫接軌的傾訴〈我好想你〉,從前奏一下就讓我在心中大喊不妙。
「希望我們之間的故事,永遠都〈未了〉。」

最後,聽著差點錯過的〈你在煩惱什麼〉,腦子卻是《故事未了》的畫面。
場內謝幕。觀眾紛紛起身給予最真心的掌聲。





【關於:場外安可】

跟著指示走出場外,魚貫步下階梯。人群像沖積扇一樣,流進預留的區域。
看來有些擁擠,我們在出海口臨時變卦,朝廣場走去。
舞台上的人大約只火柴棒那麼丁點大,選了一個看向螢幕不被遮蔽視線的方位。
遠遠的,人潮不那麼推擁的。
曬了一點太陽的,暖暖的。

螢幕上,每一首都打上歌詞。場外的歌單是大合唱的經典曲目。
表示能再相見的〈再遇見〉,和不斷重複的感謝;
忘不了眼裡〈喜歡寂寞〉滿是手臂揮動的那一幕感動;
即使離別,也還會在這裡等著的〈下雨的夜晚〉
經過這個夏天,捨了好幾頓飯也要聽你們唱的〈十年一刻〉
直到世界消失,一生一世也要賴著這個瘋癲樂團的〈賴著你〉
不用顧忌跳起來會翻天覆地的〈控制狂〉,讓自己跟著音樂一起騰空。

畫龍點睛的點歌,回憶充滿畫面的〈相信〉,完整了蘇打綠的暫別。
我也會永遠相信。

在空中和每一個觀眾握手的〈當我們一起走過〉,所有苦痛與喜樂,我們均分。

 再多的話,說再久也不夠。
 就把一切放在,我們可以一起等到的未來。


在自由廣場的暫別演出,幾乎每一首歌唱完,都會跟我們說說話。
當群眾聚集了兩萬多人,當青峰開玩笑的說覺得自己是偶像明星,
甚至說出偶像明星一定要會講的話,我反而覺得有點害怕(咦)
當然,聽到還是很開心,但不免很想問:這個人是誰!!!!!(不)

蘇打綠從來不用「偶像與歌迷」來定義我們之間的關係,
一直以來,都用觀眾或聽眾來稱呼。
印象中,似乎連「蘇打粉」這個單詞,都很少出現在他們口中。
因為「迷」是略帶盲目的,而「觀眾」具有理性思考判斷的能力。
喜歡這樣的概念。

愛,其實早在很多地方都接收到了,而且滿滿的。
雖然從不說出口,但我們都懂。
就像在國家音樂廳裡,情緒的牽引與流動,是沒辦法用言語表達的。
而你就是知道它在那裡,層層包圍著。


剛從音樂廳出來的時候,群眾大約才聚集了整個廣場的一半。
而最後,在屬於蘇打綠的時區裡,
那造就了兩萬多人的每一個駐足,都是願意傾聽的珍貴。
希望那些歌、那些隻字片語,都能被溫柔接納。

縱使到了現在,仍然有看不見打綠的用心的旁觀者,或隨媒體起舞的好事者,
那些攻擊和扭曲,都是社會的通常運轉,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討好全世界。
儘管如此,仍然有著因為不捨打綠受委屈而心疼的知音。

你們總說,能這樣不受拘束的做音樂,是很幸運甚至很幸福的一件事情。
對我而言,擁有這樣不媚世俗的你們,才是很幸運也很幸福的一件事情。

謝謝你們是蘇打綠。
不知道散場時舞台前的聲聲呼喚,你們是否聽見?



【關於:蘇打綠】

人生中最遺憾的事,莫過於沒有好好說再見。
也許在生離死別的瞬間,或者對青春期的自己。
所以,蘇打綠用了很長的篇幅,在這個長長的夏天,跟我們道別。

從海洋音樂祭的小舞台開始,一路走到萬人空巷的廣場,
很幸運,也很感激的,我沒有錯過太多。
即使目前天天都吃土喝風等年終。


載著滿滿回憶來到這最後一天,選擇站在遠方揮手。
原以為會把三年份的眼淚全流乾,卻只凝在眼眶。
因為沒有遺憾了。
因為蘇打綠,一定一定一定,會再回來的。


 一直以來,從大家身上得到的能量,我們現在會好好的讓它發酵,讓自己再成長。
 日後,要為你們帶來更好的作品。
 這是我們對待自己、對待你們,珍惜你們的方式。


這一天,我沒有哭。
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。很復古的名言,卻是最中肯的字句。
以往的我只從  Facebook 接收相關訊息,但自從印夏天開始回到  PTT
才發現他們原來在我不知道的地方,做了那麼多。
怎麼能有任何理由,去阻止一個如此珍惜我們的蘇打綠,走向更遠的地方。

這一天,我沒有哭。
因為悲傷就是,當習慣成為不再習慣的存在,才更加凸顯。
例如每個周末都期待著的印夏天直播;
例如每天晚上十點在電腦前重新整理頁面的動作;
例如打開文件絞盡腦汁撰寫心得文的時候。
直到這些習慣開始落得徒然,離別的傷感就接著襲來。

這一天,我沒有哭。
因為這只是暫別,不是永別。
謝謝你們帶給我這一季難忘的夏天。
謝謝你們比誰都還要認真的說再見。
謝謝緣分。


 我相信,接下來的日子,我們都會在自己的角色裡面好好的努力。
 希望你們也是一樣哦。

要向前走,總是得先告別。
希望再遇見的那天,我們都成了比三年前的自己更好的人。
我們都要很好。





© 若無特別註明,本站文章皆由 開到荼蘼 原創 ,轉載引用本文前請先留言告知。本文轉載請註明文章源自 開到荼蘼 ,作者 Hannah 哈娜 ,並附上原文連結: 【2017.01.01】蘇打綠:要向前走,總是得先告別。